《辽史·国语解》解释云,皇帝在大帐内抛洒米团”需要烧地拍鼠来驱邪、化解,国俗以糯饭和白羊髓为饼,绕帐歌呼,帐内爆盐垆中,地里拍子,谓之鼹鼠,未知是不是《辽史》所述,然旧屯所谓地拍子即田鼠“此动物深会搜集田地的豆、谷、玉米,临近天地沃土之地深穴而居,甚被农人所厌恶,乃至荒年有山民挖掘其洞穴,此鼠毛色灰白、肥硕、笨拙,其穴有天井和土门两口,冬季土门即封死以保温,天井甚深以通气,储存黄豆、橡果等食物“
地拍子学名
在故乡旧屯,将一种地鼠叫作“地迫(pǎi)子”,即《辽史》所谓的“地拍”之音转,《辽史·国语解》解释云:“地拍:田鼠。正旦日,上于窗间掷米团,得只数为不利,则烧地拍鼠以禳之”。也就是正月初一这一天,皇帝在大帐内抛洒米团,如果撒出的米是单数,则认为不吉利,需要烧地拍鼠来驱邪、化解。
《辽史》记载“正旦,国俗以糯饭和白羊髓为饼,丸之若拳,每帐赐四十九枚。戊夜,各于帐内窗中掷丸于外。数偶,动乐,饮宴。数奇,令巫十有二人鸣铃,执箭,绕帐歌呼,帐内爆盐垆中,烧地拍鼠,谓之惊鬼,居七日乃出。”《契丹国志》记载类似,与上述描述互相补充。
另有一说,有鼠名“地里拍子”谓之鼹鼠,或“地羊”,此等与旧屯所云的地拍子不一样,未知是不是《辽史》所述。然旧屯所谓地拍子即田鼠,应是受到契丹语所影响。
此动物深会搜集田地的豆、谷、玉米,临近天地沃土之地深穴而居,甚被农人所厌恶。乃至荒年有山民挖掘其洞穴,可以得数升黄豆,晒干亦用之售卖。如今豆谷丰稔,务农者种豆亦少,几乎没有人再挖了。
此鼠毛色灰白、肥硕、笨拙,其穴有天井和土门两口,冬季土门即封死以保温,天井甚深以通气,其巢以草为“卧室”供休息和抚育后代,有“厕所”存储大小便利,有“仓库”储存黄豆、橡果等食物,盖也是较为“智慧”的一类动物,此类鼠属于宿居,一个洞穴若无人打扰会居住多年,其地下“宫室”会逐年扩展,以至于被挖掘时,可以避难。
牧羊的羊怎么组词
山羊、羊圈、羊桃、绵羊、
例句:
1、离群的山羊不听牧羊人的警告,它的下场是被狼吃掉。民谚
2、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3、忽然又跑来一只小山羊。那山羊气喘吁吁地跑着,后面还跟着一只凶恶的大灰狼。大灰狼呲牙咧嘴,想吃掉小山羊。跑着跑着,小山羊不知哪里去了,大灰狼也不见了踪影。
古人说的地羊是什么动物
哺乳动物,能上树,常捕食鹿、羊、猿猴等,毛皮可制衣、褥。豹,似虎圆文。——《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