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虎,地老虎是什么

地老虎是昆虫名作物苗期危害最严重的地下害虫之一,而中老年幼虫会咬断作物幼苗的基部,对作物危害最大的为幼虫,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蛾子)4个阶段,在长江流域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壤中越冬,把啃食农作物等的植食性昆虫列为害虫,而一些植食性昆虫泛滥成灾造成危害往往是生态失衡的结果,导致了那些以经济植物为食的植食性昆虫大量繁殖,百度百科-害虫(危害农林作物的生物)地老虎又名土蚕、切根虫等:

什么是地老虎

地老虎:昆虫名害虫之一。

地老虎,地老虎是什么

地老虎是昆虫名作物苗期危害最严重的地下害虫之一,主要为害玉米、烟草、马铃薯、棉花、蔬菜等作物。低龄幼虫会咬食幼苗的嫩叶,嫩叶会出现孔洞或者缺刻;而中老年幼虫会咬断作物幼苗的基部,植株会慢慢枯死,造成缺苗断垄。地老虎危害严重的地块,地面会变得光秃秃的,需要进行重播,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

地老虎是“完全变态”昆虫,其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阶段,对作物危害最大的为幼虫,幼虫的体表为黑褐色,体表粗糙。幼虫生活最适宜的温度为15~26℃,冬季幼虫和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草丛、草堆、石块下等场所越冬。

地老虎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因此沿河的地块、地势低洼地块、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灌溉地、杂草丛生的地块、上年被水淹过的地块、保水性强的地块、粘壤土对应的虫口密度大。

每年的春、秋2季,是地老虎危害最严重的时候,而春、秋两季正是“春播秋种”的季节,因此掌握地老虎的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地老虎是什么

地老虎又名土蚕、切根虫等,昆虫名,属鳞翅目,夜蛾科。

我国各类农作物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我国记载的地老虎有170余种,已知危害农作物的大约有20种左右。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危害比较严重。

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蛾子)4个阶段。此处以小地老虎为例,全国各地发生世代各异,发生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东北1-2代、广西南宁5-6代。

该虫无滞育现象,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全年繁殖为害,无越冬现象,在长江流域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杂草丛、草堆、石块下等场所越冬,在我国北纬33°以北不能越冬。

地老虎,地老虎是什么

扩展资料

害虫是人类对一些动物(大多属于昆虫)的定义,这些动物往往会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陈述:“世界上玉米有200多种昆虫危害,榆树上有650种害虫,栎树上有1400种害虫。”

把啃食农作物等的植食性昆虫列为害虫,从生态学、经济学上来说均是不科学的。农作物、植食者、肉食者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植食者取食农作物,由于其数量多少不一,对农作物的影响也不一样;同时,农作物对植食者取食的反应也不同。

而一些植食性昆虫泛滥成灾造成危害往往是生态失衡的结果,而这种失衡是人类引起的。人类因经济发展等利益需求,破坏了原生植被,并大量种植经济性作物或经济性树种,造成原生植物多样性减少,特定植物(农作物等经济植物)过多,造成植被单一化;

原生植物被替换成了经济植物,让大部分依赖原生植物为生的昆虫减少甚至消失,而那些以经济作物为食的植食性昆虫却因此受益,加上鸟类等捕食性天敌也因为人类活动减少。

缺少了竞争和天敌控制,加上大量的食物,导致了那些以经济植物为食的植食性昆虫大量繁殖,泛滥成灾,成为了所谓的害虫。因此,人类引进外来物种,改造环境使植被单一化等因素都是引发虫灾的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老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害虫(危害农林作物的生物)

地老虎,地老虎是什么

地老虎是什么昆虫

地老虎又名土蚕、切根虫等。

地老虎是我国各类农作物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我国记载的地老虎有170余种,已知为害农作物的大约有20种左右,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危害比较严重。

地老虎的危害

1、较小的地老虎幼虫食量比较小,非常喜爱吃作物的叶片,还会危害作物的根部和茎部。

2、地老虎幼虫喜欢在夜间活动,经常咬断作物的叶柄、枝条和主茎部分,对作物的伤害极大。

3、地老虎种类非常多,一只成虫可产卵500粒左右,每年可繁殖3代左右,繁殖速度很快,对各个季节农作物都有影响。

地老虎有什么为害如何防治

地老虎俗称地蚕,是鳞翅目夜蛾科中的一类害虫,我国常见的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分布普遍。小地老虎属杂食性昆虫,在草莓上主要以幼虫为害近在地面茎顶端的嫩心、嫩叶柄、幼叶及幼嫩花序和成熟果实。幼龄幼虫为害不明显,3龄以上幼虫,白天潜伏在废物或6~7厘米以上的表土层中,傍晚或夜间到地面为害,常咬食草莓新茎嫩尖、根茎,使植株萎蔫死亡,或食叶片,把果实咬成小洞,失去商品价值。温度越高,为害越重。

小地老虎1年发生2~7代,一般第一代对草莓为害重。成虫昼伏夜出,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在杂草及作物幼苗叶背根部土块上产卵。小地老虎在我国北方不能越冬,成虫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北方第一代的发生数量与南方虫源迁入量有关。

地老虎,地老虎是什么

防治方法:①清除草莓老叶及杂草,消灭叶背面和杂草上的卵和幼虫,结合锄草进行人工捕杀。②保护利用蟾蜍、青蛙、蜘蛛等天敌。③糖醋液诱杀。按酒、水、糖、醋1:2:3:4的比例,加入适量敌敌畏,放入盆中,每5天补加半量诱液,10天换全量,诱杀地老虎成虫。生长季用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洒,消灭植株地上部的1~3龄幼虫。

地老虎的特征是什么

地老虎的特征有:

小地老虎成虫体长18~28毫米,翅展40~54毫米。卵扁圆形,顶部稍隆起,底部较平,卵孔不明显,初产时卵乳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褐色。幼虫初孵化时为灰褐色,3龄前黄绿色、3龄后逐渐变为灰褐色。小地老虎各龄幼虫形态见表2。

小地老虎的幼虫在田间常常与大地老虎及黄地老虎的幼虫混合发生,而三者又极相似,容易混淆,现将三者的主要特征比较如下,以利鉴别。

三种地老虎幼虫检索表:

1.小地老虎:体表粗糙,密布大小不等的颗粒,D1毛片显著小于D2毛。

2.黄地老虎:体表没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光滑或密布皱纹,臀板具有两大块黄褐色斑,中央断开,体长41-60毫米。

3.大地老虎臀板几乎为一整块深色斑,密布皱纹呈龟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