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讲述的是二十一世纪日常物品的再设计,日常物品的再设计在我看来”这种解构也许会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认识了什么是设计“可能是对卫生纸在原有的设计框架下对它的材质、图案、颜色、质地等等做一种或多种的改变,真正的设计需要打破原有的设计框架和概念?从坂茂的卫生纸的设计中让人不得不去思考的是“使用者可能认为这个方形卷筒的卫生纸是不好的设计?本章以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的再设计为线索。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第二章书摘
摘者小序: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第二章中,主要讲述的是二十一世纪日常物品的再设计。在这样一个关于设计的议题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日常物品”,另一个是“再设计”。日常物品是处在生活之中,随手可得且习以为常的日常之物,一个杯子,一盏灯,一个座椅,它们是如此普通,以至于被完全淹没到生活的琐碎中,因此也经常被人们所忽略。而对于“再设计”的解释,原研哉认为是“对设计的重新审视”。在这样的解释下,“日常物品的在设计”则是原研哉所指的:”对已知事物的陌生化“。因此,日常物品的再设计在我看来,是对原有的设计的解构,这种解构包括了原有的设计对象概念的解构及对设计本身的解构,这种解构也许会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认识了什么是设计,或者说,什么是好的设计。再设计,代表了一种后现代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简单来说,以书中的”坂茂与卫生纸“的设计为例,当人们说对卫生纸做一个设计吧!那么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可能是对卫生纸在原有的设计框架下对它的材质、图案、颜色、质地等等做一种或多种的改变。但是,设计难道仅止于此吗?当然不是,所谓“再设计”,它所思考当然不仅仅是要用什么图案和花纹的纸,这样的设计是肤浅而无聊的,真正的设计需要打破原有的设计框架和概念,深层次地思考,人们需要的“卫生纸”,到底解决了人什么样的问题?未来的“卫生纸”又帮助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样去实现?从坂茂设计的方形卷筒的卫生纸中,能看到坂茂的个人思考:卫生纸不仅要满足被人类使用的需求,同时也需要解决因为过度使用而产生的资源浪费问题。
从坂茂的卫生纸的设计中让人不得不去思考的是:到底什么才是好的设计?使用者可能认为这个方形卷筒的卫生纸是不好的设计:因为它不易于被拉扯;但是这恰恰是设计是的有意为之:由于是方形卷筒,再被拉扯时有更大的摩擦力,并且随着卫生纸的滚动,会产生“喀哒-喀哒”的声音,这种阻力发出的信息和实现的功能就是节约能源。因此,好的设计,不仅仅是以使用者为中心,还能承担起设计对于社会的责任;优秀的设计,是多维度的,正如坂茂的卫生纸,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维度对使用者进行了信息传递和功能实现。本章以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的再设计为线索,将一些列优秀的设计案例逐一介绍,笔者将第二章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摘抄了下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为书摘正文》〉
RE-DESIGN
——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日常生活的陌生化
1.什么叫“RE-DESIGN”?简单来说,就是再次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
艺术与设计
1.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是房子、床、浴缸,还有牙刷等这些物品,它们都是由颜色、形状、质材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造型都应该属于一个组织,来源于一个清晰且合理的意识。
2.所谓设计,就是将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意义,通过制作的过程予以解释。此外,艺术也经常被认为是发现新人类精神的有效途径。
3.艺术是艺术家在面对社会时的意志表达,其发生的根本立足点是作为个体的个人。
4.而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在问题解决过程——也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或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优魅力的地方。
5.在“RE-DESIGN”这个词中,包含有对社会共同认知的物品进行设计的意思。
坂茂与卫生纸
1.坂茂重新再设计的卫生纸如同照片所示。中间的芯是四角形的,卫生纸自然也是以四角形的方式被卷上去。
2.在抽取卷在四角形纸管的卫生纸时,一定会因为产生阻力而发出“喀哒-喀哒-喀哒”的声音。若是平常的圆筒状卫生纸,只要轻轻一拉,就可以很顺滑地抽下纸张来。这个设计的用心之处正在与它造成的不便:因为四角形的卫生纸卷筒会产生阻力,这种阻力发出的信息和实现的功能便是节约能源。另外,由于圆形的卷纸筒在排列时,彼此间会产生很大的间隙,但是四角形的卷筒卫生纸就不会产生这一问题,这就使得人们在搬运或者收藏卫生纸时也可以节省空间。
3.圆形卷筒的卫生纸与四角形卷筒的卫生纸之间的差异来感受设计的“批判性”。
佐藤雅彦与出入境章
1.佐藤雅彦经常研究“沟通的根本”这一问题,并在创作实践中对其发起挑战。我们可以把以这个问题为核心在人们心中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称为“感动的萌芽”。这种“萌芽”的发生远离是我们绝对不可以忽视的。他冷静地研究沟通的潜在法则,并将这一研究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
2.佐藤雅彦的设计方案是,出境印章上是向左飞的飞机,入境印章是向右飞的飞机,由此,出入境手续一目了然。看到这出乎意料的设计结果的人,心中肯定会“啊!”地一下,在脑海中留下难忘的惊喜。
3.佐藤雅彦的出入境印章中就包含了这种“感动的萌芽”。他的设计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可行的相互沟通的方法。他的设计对于沉迷于电子媒介而不注重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实践的人来说,可以说是有启示意义的,我们不应该成为相互沟通的失败者。
深泽直人与茶包
1.缜密、细致地探索人类的下意识领域并以这个领域为主要设计对象,就是深泽直人的设计风格。
2.所谓“给予性”,指的并不只是行为的主题,而是把现象背后的环境进行综合性把握的思考方式。
3.深泽直人设计的这款CD播放机,外形与“换气扇”非常相像。只要将CD放进去,拉一下垂下来的绳子,就可以开始播放CD。这个过程就好像换气扇一样。即使明明知道这是台CD的播放机,但因为脑海里总是想着换气扇的形象,当我们凝视这台CD播放机时,身体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特别是脸颊附近的皮肤,感觉似乎格外的细腻和敏锐,简直就像等待吹过的风一样等待着播放出来的音乐。
4.把CD播放机做成换气扇的造型,也许会稍稍削弱一些他作为印象器材的功能,反过来,这让听着的感觉变得更加敏锐。用这样的方法建立商品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深泽直人的风格。
面出薰与火柴
面出薰所做的是光的设计,而不是产生光的照明器材的设计。换句话说,他在设计光的同时也设计黑暗。
再设计的国际巡展
将这些日常用品陌生化,再进一步捕捉到新鲜感进行再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新技术的革新给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影响和变化,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的是:新技术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的可能性,但它改变的毕竟只是环境,而不是创造本身。在由新技术带来的新环境中,人类的智慧就在于意识到这些想法并最终将其实现。
2014普利策奖获得者坂茂建设计作品:韩国九座桥乡村俱乐部
距离首尔两个小时车程的高尔夫球俱乐部。它是由三个建筑组成:俱乐部正式会员区,贵宾会员区,住宿VIP会员区。三座建筑用了不同的结构体系,现代的设计,并采用了韩国传统的施工方法。
2014普利策奖获得者坂茂建设计作品:韩国九座桥乡村俱乐部2014普利策奖获得者坂茂建设计作品:韩国九座桥乡村俱乐部
2014普利策奖获得者坂茂建设计作品:韩国九座桥乡村俱乐部正式成员区建筑的结构是包括整个建筑的六边形木网壳屋盖。贵宾住宿区建筑采用了短跨度钢结构,这种结构一般使用在住宅建筑中。VIP会员会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俱乐部的中庭空间与透明玻璃为周围的建筑和人群提供了高大而透明的开放空间,
其中的结构是曲线的木柱和屋顶。木柱子向天空生长,到了屋顶组合成为水平的六边形网格。下面的墙采用了本地的大型石材和传统的拼接做法,逐渐向内朝斜上方。2014普利策奖获得者坂茂建设计作品:韩国九座桥乡村俱乐部
2014普利策奖获得者坂茂建设计作品:韩国九座桥乡村俱乐部2014普利策奖获得者坂茂建设计作品:韩国九座桥乡村俱乐部透明和高大木材结构作为接待区,会员休息室和宴会厅。石头围合外壳的部分作为私人更衣室区,浴室,水疗中心和服务设施,地下室是停车场。
开放式中庭的采用的玻璃叠加百叶窗的玻璃幕墙,使之完全对外开放。在上层露台采用滑动玻璃门与室外无缝连接宴会厅内部。
2014普利策奖获得者坂茂建设计作品:韩国九座桥乡村俱乐部2014普利策奖获得者坂茂建设计作品:韩国九座桥乡村俱乐部
三层高的木结构暴露出来富于装饰效果,由于木构件的尺寸过大,还有一定的防火问题,所以,特别获得了当地消防部门的批文。这也是值得的,因为人们在室内能感到木材的温暖和质感。
2014普利策奖获得者坂茂建设计作品:韩国九座桥乡村俱乐部2014普利策奖获得者坂茂建设计作品:韩国九座桥乡村俱乐部
三层高的木结构暴露出来富于装饰效果,由于木构件的尺寸过大,还有一定的防火问题,所以,特别获得了当地消防部门的批文。这也是值得的,因为人们在室内能感到木材的温暖和质感。
2014普利策奖获得者坂茂建设计作品:韩国九座桥乡村俱乐部
坂茂的坂茂作品
1993年双顶屋(HouseofDoubleRoof)
1994年MDS画廊
1995年窗帘墙屋(CurtainWallHouse)
1995年家具屋(FurnitureHouse)
1996年纸屋(PaperHouse)
1997年东京都世田谷地区羽根木森林住宅
2000年汉诺威建筑展日本馆
2002年长泉町「PAM-纸的资料馆」
2007年银座尼古拉斯·G·海耶克中心
2013年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博物馆常设展览“人道历程”:减轻自然风险展区
世界上第一座纸桥是日本,中国还是美国造的
日本著名建筑师坂茂2007年7月27日为自己在法国南部一条河流上设计建造的桥梁揭幕。这座桥的建筑原材料几乎全部是可循环利用的纸,桥梁总重量约七吨半。
这座桥建在一段宽约十米的河段上,呈弧形。建造这座桥共耗费了281个纸筒,每个纸筒直径11.5厘米,厚度为1.19厘米。桥梁的台阶由纸和塑料材料做成,固定桥梁的桥基则是装满沙子的木盒子。
用纸做桥梁结构
“281个纸筒,每个纸筒直径约11.5厘米,厚度为1.19厘米。桥梁的台阶由纸和塑料材料做成,固定桥梁的桥基则是装满沙子的木盒子。整座桥梁总量约7.5吨”
日本著名建筑师坂茂27日为自己在法国南部一条河流上设计建造的桥梁揭开神秘面纱。与坂茂秉承的环保、轻质建筑理念相一致,这座桥梁的建筑原材料几乎全部是可循环利用的纸。
坂茂说,建造一座“纸桥”是自己长期以来的梦想之一。
这座桥梁建在加尔东河一段宽度约10米的河段上。桥呈弧形,类似石拱桥,两端分别固定在略高于水面的沙石堆中,周身呈原木颜色,由类似扶杆的纸筒相互连接而成。
法新社27日报道说,建造这座桥共耗费了281个纸筒,每个纸筒直径约11.5厘米,厚度为1.19厘米。此外,桥梁的台阶由纸和塑料材料做成,固定桥梁的桥基则是装满沙子的木盒子。整座桥梁总量约7.5吨。
虽然主材料是纸,可桥的质量却不是“纸糊的”。坂茂说,这一纸筒结构桥梁比较坚固,可以允许20个人同时在桥上走动。
坂茂的助手马克·费朗介绍说,桥梁完工后,他们还用装满1.5吨水的气球测试“纸桥”的坚固程度。
倡导环保理念
“(建)一座(纸)桥是我的梦想之一,”坂茂说。他感谢自己的20名法国建筑学生和3名日本学生和他一起历时1个月将这一梦想化为现实。
法新社说,坂茂在建筑设计领域始终倡导环保理念,力求采用轻质原材料。而可循环利用的纸正好满足了上述两个要素,成为坂茂的灵感来源。
有意思的是,这座“纸桥”的选址也颇为特殊。距离它不足1公里处,就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法国著名的古罗马水道加尔桥。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对比,古罗马石桥和纸桥,”坂茂说,“纸其实也可以变得永久、坚韧和耐用。我们应该抛弃掉那些偏见。”
根据计划,这座“纸桥”将从30日起开始对公众展示,展期为6周。不过,“纸桥”和石桥比起来还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难以在雨季保持原来的坚固程度。在法国当地9月进入雨季后,坂茂准备将这一桥梁拆除。
“纸屋”一举成名
坂茂195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涉足建筑设计领域后,纸便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
早在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后,坂茂便为当地灾民设计了一种由纸筒建成的简易房屋。由于拆建方便、简单实用,这种“纸屋”颇受欢迎,并为坂茂在建筑界赢得声誉。
此后,坂茂还接受联合国邀请,为卢旺达难民设计简易避难场所。他自己还成立了名为“支援建筑师网络”的非政府组织,致力于为世界上居住条件恶劣的穷人免费设计房屋。
2004年,坂茂的“纸屋”在南亚大地震中为土耳其和印度灾民充当过避难所。
2005年4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以坂茂在人道主义、环保以及建筑设计理念方面做出的贡献授予他“托马斯·杰斐逊建筑奖”。徐超(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具体对结构的讨论可见
http://www.abbs.com.cn/bbs/post/view?bid=1&id=335668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