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在矿区建2~3个6400兆瓦(MW)的电站群,坎斯克(Канск)是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一个城市,位于坎河(叶尼塞河右支)畔和西伯利亚铁路交界处,代表着17世纪俄国对叶尼塞河源头探索的最南端,后来该堡垒升为城镇级别后更名为现名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连接边陲地区与俄国欧洲部分的西伯利亚驿道建成后,日后这一地区的发现的金矿和1895年通车的西伯利亚铁路进一步促进了该城市的发展。
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的煤田简介
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KanskAchinskCoalBasin)
利亚大铁路展布,西部伸入西西伯利亚的克麦罗沃州,东部延伸到伊尔库茨克州境内。面积6万平方千米,600米深度内的预测储量达6380亿吨。据1992年报道,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有1120亿吨,其中探明储量(A+B+C1级)814亿吨。埋藏优质褐煤,硫分0.1%~0.8%,灰分6%~14%,发热量14.7兆焦/千克,水分40%。有20个可采煤层,大部分煤层的厚度为6~15米,有的达60~70米,倾角2°~9°,埋藏很浅,露天矿的剥采比仅1~2立方米/吨(m3/t)。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开发,1989年产量为47.3兆吨(Mt)。已建和拟建的露天矿规模很大,别沃卓夫斯基1号矿第一期年产能力27Mt,1988年投产,最终能力55Mt;在建的鲍鲁亭2号矿,年产能力40Mt;拟建的乌鲁勃矿和伊塔斯基1号矿分别为53Mt和50Mt。大规模露天开采的生产成本很低。计划在矿区建2~3个6400兆瓦(MW)的电站群,通过超高压输电线路外输电力。第一个电站群在别列若夫斯卡亚建设,第一台800MW机组于1987年末投运。
坎斯克在俄罗斯什么地方
坎斯克(Канск)是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一个城市,位于坎河(叶尼塞河右支)畔和西伯利亚铁路交界处,俄罗斯东南部。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各区面积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所属区:
1、阿穆尔斯克(AmurskyDistrict)16,269km2
2、阿亚诺-迈斯基(Ayano-MayskyDistrict)167,200km2
3、比金(BikinskyDistrict)2,483km2
4、哈巴罗夫斯克(KhabarovskyDistrict)30,014km2
5、共青城(KomsomolskyDistrict)25,167km2
6、伊米尼-拉佐(ImeniLazoDistrict)31,786km2
7、纳内斯克(NanayskyDistrict)27,644km2
8、尼古拉耶夫斯克(NikolayevskyDistrict)17,188km2
9、鄂霍次克(OkhotskyDistrict)158,517.8km2
10、伊米尼·波利尼·奥西潘科(ImeniPolinyOsipenkoDistrict)34,560km2
11、索尔涅奇内(SolnechnyDistrict)31,085km2
12、苏维埃港-加万斯基(Sovetsko-GavanskyDistrict)15,534km2
13、图古洛-丘比坎斯克(Tuguro-ChumikanskyDistrict)96,069km2
14、乌利奇斯基(UlchskyDistrict)39,128km2
15、万宁斯基(VaninskyDistrict)25,747km2
16、维尔肯布林斯基(VerkhnebureinskyDistrict)63,561km2
17、维亚泽姆斯基(VyazemskyDistrict)4,318km2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历史沿革
1628年7月,以AndreyDubenskoy将军为首的拓荒者到达了叶尼塞河和Kacha河的交汇处,并就地修建防御工事,作为俄军的前哨堡垒,以准备下一步发起对叶尼塞土著的军事行动。它和东边不远的坎斯克城一道,代表着17世纪俄国对叶尼塞河源头探索的最南端。在一封给沙皇的信中,驻守当地的哥萨克人写到:
“……在这座全是木头房子的小镇,我们艰难地建立起了防线。作为您的仆人,我们按您的意思设置了一套工作制度,保证探索新领地的同时加强据点的防御……”
根据叶尼塞语,这座堡垒当时被命名为KrasnyYar。后来该堡垒升为城镇级别后更名为现名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1741年,连接边陲地区与俄国欧洲部分的西伯利亚驿道建成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日后这一地区的发现的金矿和1895年通车的西伯利亚铁路进一步促进了该城市的发展。
1749年,一颗重达700千克的石铁陨石坠落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南145英里处。德国博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在1772年使其出土。这颗陨石在科学史上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并研究橄榄陨石。
19世纪时,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西伯利亚哥萨克运动的中心。
1822年1月26日,该地升级为城镇。
1823年成为俄国在叶尼塞流域的行政中心——叶尼塞县首府。
19世纪末之前,这里已经有了一些制造业和火车装配之类的重工业。
俄罗斯帝国时代,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也是政治犯的流放地之一。举例来说,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八位主要领导人即被流放至此地。
1896年西伯利亚大铁路修通,工商发展,人口剧增。
十月革命之后,在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中,不计其数的重工业,如造纸厂、造船厂、大型河港、水电站(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五,俄国第二)等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建立起来。
1934年,俄罗斯第二大行政单体----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成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成为其行政中心。
在斯大林大清洗时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古拉格(苏联劳改总局)的一个主要中心。这个时期作用最突出的劳改营是“克拉斯拉格”劳改营(1938~1960),该营由于关押犯人过多,在周边城镇也设置了两个分营。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内部,“叶尼塞拉格”劳改营在二战的战火中仍发挥重要作用。
二战期间,许多工厂为避战火,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西部迁到此地,大大促进了当地工业发展。战后,许多为这些工业提供原料的大工厂也被建立起来:炼铝厂、冶金厂、次要金属加工厂等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苏联开始在该城旁边修建一个相位阵列雷达站。北约指责此举违反了1972年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从1983年开始,美国持续要求苏联撤销该雷达站,一直到苏联政府在1989年承认该设施违反条约,当局才开始缓慢撤出设备,直到1992年对外宣布拆除完成。冷战时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也是克城东北空军的一个基地,但这个基地在苏联解体后变成了一个住宅区。
苏联解体之后,当地很多大工厂开始私营化。相当一部分企业宣布破产,而继续营业的厂家被个别富商或黑社会头目控制。工人失业率猛增,在业者也时常罢工抗议。
九十年代后期,该地最大的一桩经济丑闻爆发,商人安纳托利·拜科夫由于涉嫌谋杀经济伙伴韦洛尔·斯图路加诺夫,当地政府剥夺了他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铝厂的所有权。但不久后这个事件被曝光是竞争对手对拜科夫蓄谋已久的陷害。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当地的工厂所有权争议一直持续到今天,究其原因,是因为几乎所有原国有大厂都被垄断集团或金融寡头所控制。
自从1996年市长皮马什科夫执政以来,市容市貌开始逐渐改善:旧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被保护下来,呆板的沥青人行道被改作具有当地特色的铺路小石,曾经被涸泽而渔式开发、多如繁星的温泉疗养院被保护起来或停业整顿。如今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中,已几乎看不到苏联时代的破落与单调。
俄罗斯的煤炭
22.俄罗斯的煤炭资源
俄罗斯煤炭探明可采储量1570.1亿吨,约占世界可采储量的17.3%,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俄罗斯煤炭品种比较齐全,从长焰煤到褐煤,各类煤炭均有。其中炼焦煤不仅储量大,而且品种也全,可以满足钢铁工业的需求。约42%的硬煤储量可用于炼焦,不足3%的硬煤储量为烟煤。煤田与煤矿床在俄罗斯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绝大部分的煤炭可采储量(约90%)位于西伯利亚东部与西部,约5%的可采储量分布在远东和欧洲部分。大部分煤田的地质采矿条件复杂,探明储量中约1600亿吨或80%埋藏深度达300米。
23.俄罗斯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布
俄罗斯煤炭资源的最大缺陷是地区分布极不平衡,3/4以上分布在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欧洲部分储量地理分布如下:46.5%的储量在俄罗斯中部,即库兹巴斯煤田;23%的储量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尔斯克边疆区,几乎都是褐煤,适于露天开采。此外还有一部分动力煤分布在科米共和国(82亿吨),罗斯托夫州(65亿吨)和伊尔库茨克州(55亿吨)。
煤炭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型含煤带内:一是位于贝加尔湖与土尔盖凹陷之间,包括伊尔库茨克、坎斯克阿钦斯克、库兹巴斯、埃基巴斯图兹和卡拉干达等煤田;另一个位于叶尼塞河以东,北纬60°以北,包括通古斯、勒拿和太梅尔等大煤田。此外,远东地区的南雅库特等煤田也很重要。
24.俄罗斯焦煤的地理分布
俄罗斯主要的炼焦煤产地有库兹巴斯、伯朝拉、南雅库特和伊尔库茨克煤田。
25.库兹巴斯煤田
库兹巴斯煤田位于西西伯利亚东南部,克麦罗沃州境内,西起萨拉伊尔山,东至库兹涅次克山,北起西伯利亚大铁路,南至绍里亚山区,煤田面积26000平方千米,其中有工业意义的面积为12000平方千米。库兹巴斯煤田的储量丰富,其地质储量高达9000多亿吨,探明储量为1170亿吨,可采储量A+B+C1级597亿吨,远景储量C2级608亿吨,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最重要的煤田,也是俄罗斯第一大煤田。库兹巴斯的煤炭质量好,含灰量低(平均8%~14%),含硫量(1%)和含磷量低,热值高(7000~8500大卡);该煤田的煤层多,最多的地方多达300层,其中可采层有98层;煤层厚,1米以上的占90%,6.5米以上的占22%,可采层平均厚度2.2米;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300米深度内的地质储量为1400亿吨。
库兹巴斯煤田开发较早,1860年就已开始采煤,十月革命前规模很小,1917年的产量仅为130万吨。苏联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开始大规模开发。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乌拉尔库兹巴斯煤炭钢铁基地的建立,采煤区向南推移,产量迅速增加。
26.通古斯卡煤田
通古斯卡煤田位于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之间,地质储量为22990亿吨(其中有17890亿吨标准煤),其中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19670亿吨(15320亿吨标准煤),然而,探明储量只有64亿吨,其中A+B+C1级17亿吨,C2级35亿吨。由于该煤田地处边远地带,加之当地煤炭需求量有限,因此,还没有大量开采。
27.坎斯克阿坎斯克煤田
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和克麦罗沃州境内,沿铁路线东西长800千米,南北最宽为280~300千米。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发现于18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勘探和研究。该煤田的地质储量为1.2万亿吨,其中600米深度内的储量为6378亿吨(3180亿吨标准煤),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4840亿吨(2418亿吨标准煤)。探明储量为1269亿吨,其中A+B+C1级为726亿吨,C2级(远景储量)为430亿吨。该煤田产低硫褐煤,含灰量7%~14%,湿度高,易于氧化和自燃,不便于长途运输。该煤田多为缓倾斜煤层和微倾斜煤层,便于利用机械进行露天开采,煤炭的开采成本低廉,所产褐煤是一种十分经济的燃料。
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根据煤炭的用途与供应去向不同,可以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矿区。
西部矿区生产的煤主要是用于满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区西部和西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对燃料和电力的需求,它的物质储量为3403亿吨,其中有808亿吨煤适合于露天开采。西部矿区靠近工业发达的地区,它包括伊达特、巴兰达特、别廖佐沃、乌留普、波格扎里斯克、纳扎罗沃等矿,其中伊达特和巴兰达特是西部矿区最大而又最有发展前途的两个矿区。
中部矿区生产出的煤主要是用于满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中部地区的需求。它的地质储量为400亿吨,其中有123亿吨煤适于露天开采。
东部矿区主要是保证伊茨库次克州和外贝加尔地区的需求,其储量为542亿吨,其中有340亿吨煤适于露天开采。阿巴坎矿是东部地区最主要的矿,东部矿区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几乎都集中在这里。
28.伊尔库茨克煤田
伊尔库茨克煤田位于伊尔库茨克州东部,其地质储量为765亿吨(折合成标准煤为536亿吨),其中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326亿吨(226亿吨标准煤);炼焦煤的地质储量为104亿吨,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42.7亿吨,含硫高的几乎占半数。煤田的探明储量为586亿吨,其中A+B+C1级70亿吨,C2级140亿吨。煤田适于露天开采的煤储量为144亿吨,其中符合工业指标的133亿吨,A+B+C1级67亿吨,C2级55亿吨。煤田的大部分储量(690亿吨)埋藏在300米深度以内。煤田以露天开采为主,在1975年生产的2500万吨煤中,有2300万吨是采用露天方式开采的。目前,该煤田的煤主要满足本州的需要。
29.米努辛斯克煤田
米努辛斯克煤田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南部,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有专线相连。该煤田的储量为290亿吨(折合标准煤为241亿吨),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203亿吨(169亿吨标准煤)。A+B+C1+C2级探明储量为49亿吨(45亿吨标准煤)。适合于露天开采的储量为36.5亿吨(31亿吨标准煤)。煤的质量较好,近似库兹巴斯煤田南部出产的煤,但由于丝炭含量高(达12%),烧结性差,在现今的炼焦技术条件下,米努辛斯克煤只能做库兹巴斯炼焦煤的添加料。
米努辛斯克煤田有4个矿,最先开发的切尔诺戈尔斯克矿生产能力可达1100万吨左右,另一个是伊兹赫斯克矿,生产力为100万吨。
30.外贝加尔煤田
外贝加尔煤田位于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和赤塔州境内,地质储量250亿吨,1975年产量为900多万吨。外贝加尔煤田分为布里亚特和赤塔两大矿区。
布里亚特矿区的地质储量为109亿吨(折合标准煤为69亿吨),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31亿吨(19.7亿吨标准煤),探明储量为27亿吨(16.2亿吨标准煤),其中约有16亿吨适合于露天开采。古希诺奥泽尔斯克矿是布里亚特矿区最著名的露天矿,1965年投产,初期产量为60万吨,后来提高到300万吨。
赤塔矿区的地质储量为138亿吨(折合标准煤为86亿吨),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92.2亿吨(58.8亿吨标准煤),探明储量35.5亿吨(17.8亿吨标准煤),其中有41.4亿吨适合于露天开采。赤塔矿区的主要煤矿有切尔诺沃矿、布卡恰恰矿、塔陶罗沃矿和哈拉诺尔矿。切尔诺沃矿开发于1907年,当时主要是为西伯利亚大铁路提供燃料,该矿的深井采煤于1950年投产,露天采煤于1957年投产。由于该矿储量有限,因此,其产量已从1970年的156万吨下降到1978年的59万吨。布卡恰恰矿是赤塔矿区唯一的竖井高级烟煤矿,与1932年投产,由于资源有限,多年来的产量一直维持在90万吨左右。该矿出产的部分煤运往阿穆尔州、滨海边疆区和堪察加州。塔陶罗沃矿离赤塔市很近,其A+B+C1级的储量为3.98亿吨,仅次于哈拉诺尔矿的储量。该煤埋藏潜,热量高,每千克达3595千卡。该矿1982年的产量为58万吨。哈拉诺尔矿A+B+C1级煤的储量为10.8亿吨,煤的每千克热量为3080千卡。该矿1965年投产,当时产量较低,1970年扩建后,产量剧增。该矿为赤塔中心发电站、赤塔州东南部铀矿中心等地供应燃料。
31.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北部煤炭区
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北部的煤炭区有北泰梅尔含煤区、泰梅尔盆地含煤区和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东北与萨哈共和国西北交界处的阿纳巴-哈坦加煤田,它们的煤炭储量也很丰富。
北泰梅尔含煤区的100米深度内煤炭的地质储量为77亿吨(43.9亿吨标准煤),其中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62亿吨(35亿吨标准煤)。
泰梅尔盆地含煤区600米深度内煤炭的地质储量为2170亿吨(2040亿吨标准煤),其中符合工业指标的1855亿吨(1740亿吨标准煤)。炼焦煤的地质储量为884亿吨,其中符合工业指标的756亿吨。探明储量8900万吨,其中A+B+C1级300万吨,C2级8600万吨。
阿纳巴尔哈坦加煤田煤炭的地质储量为149亿吨(84.8亿吨标准煤),其中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117亿吨(66.8亿吨标准煤),探明的A+B+C1级储量1000万吨,C2级储量1400万吨。
别吉切夫岛煤田煤炭的地质储量为17亿吨,其中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11.6亿吨。600米深度内储量主要集中在中等厚度的和较厚的煤层内。这里的煤主要是长焰煤。
32.远东地区的煤炭资源
远东地区煤炭的地质储量为5.5万亿吨,占苏联储量的61%,占西伯利亚和远东储量的79%。A+B+C1级储量为118亿吨,其中65%为褐煤,35%为石煤(其中46%为焦煤)。已勘探的煤田约有100个。80%以上的预测资源和42%的确认储量集中在雅库特。较大的煤田有南雅库特煤田(其优质焦煤储量大)、连斯克和济良诺夫斯克煤田、坎戈拉斯克褐煤矿。探明的动力煤矿在阿穆尔州、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布列亚煤田)及萨哈林。大约60%的确认煤储量可供露天开采。
33.萨哈共和国的煤田
萨哈共和国的主要煤田有勒拿煤田、南雅库特煤田、涅柳恩格里煤田、丘利马坎煤田等。
勒拿煤田1930年起进行局部地区开采,总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总地质储量2.6万亿吨,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的15390亿吨(折合14070亿吨标准煤)。煤层达数十层之多,有褐煤和烟煤两种,主要型号为长焰煤和气煤。1979年产量120万吨。以露天开采为主。采掘中心为桑加尔、坎加拉瑟。然而,由于该煤田的经济地理位置不利,短期内尚不能全面开采。
南雅库特煤田是远东地区有开采价值的最大煤田,是贝加尔湖以东唯一蕴藏有炼焦煤的地方。该煤田1966年开发,面积2.5万平方千米,其地质储量为440亿吨,工业储量为395亿吨,探明储量为51.9亿吨,其中炼焦煤地质储量为266亿吨,工业储量为237亿吨,探明储量为43亿吨。该煤田煤层埋藏浅,在侏罗纪含煤地层中共有20多层(可采煤层达3层)。有烟煤、气煤、肥煤、焦肥煤、微黏结煤和炼焦煤等。用作炉前煤的燃烧热为24~26.8兆焦耳/千克。目前,在这里已查明有15个优质煤田,主要有涅柳恩格里、丘利曼、穆阿斯塔赫、亚科基特、杰尼索夫煤田等。
涅柳恩格里煤田位于丘利曼西南40千米处,面积6平方千米,其工业储量为5.27亿吨,其中炼焦煤储量为3.5亿吨。煤层厚(平均厚度27米,不少地方达50~70米),煤质好(平均含灰量18%~20%,含硫0.3%~0.6%、含磷0.005%),被誉为贝阿沿线地区的“黑色珍珠”。该煤田发现于1952年,1978年开始开采,当时年产量200万吨,1986年产量达1300万吨(其中900万吨炼焦煤)。该煤田的选煤厂是俄罗斯规模最大的选煤厂,年选煤量为9000万吨。
丘利马坎煤田有5个煤层,可采厚度为1~10米,都是肥煤,烧结性、可选性为中等。该煤炭适于井下开采。经过特别选择的煤混料可以用来生产高级焦炭。
萨哈共和国1980年煤炭产量为379万吨。1985年110万吨,1988年17700万吨。1985年调进煤炭20万吨,调出960万吨。2003年的煤炭产量达1050万吨。共和国境内有南雅库特煤矿、济良卡煤矿、连斯克煤矿、通古斯煤矿以及其他一些小煤矿。最有前景的烟煤矿之一是拥有优质焦炭煤的埃利吉煤矿。“雅库特煤炭”股份公司是共和国煤炭工业的领头羊,这是为萨哈共和国(雅库特)之外供应煤炭的主要公司,是对亚太地区国家出口煤炭的主要供应商。每年运出共和国的煤炭达700万吨(占煤炭总产量的70%),其中450万吨出口到亚太地区国家。
34.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煤田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目前有开采价值的煤田主要有布列亚、乌尔加尔、阿姆贡河沿岸盆地的利安斯基煤田等。
布列亚煤田是远东南部地区最大的煤田,地质储量250亿吨,探明储量11亿吨。目前这里生产的煤只作为动力煤使用。
乌尔加尔煤田的矿井和露天矿场目前年产煤量为150万吨。
利安斯基煤田的地质储量为2亿吨,露天开采量达450万吨。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1980年煤炭产量为170万吨,1985年180万吨,1988年230万吨,1985年调进煤炭850万吨,调出120万吨。1990年需煤炭1100万吨,其中1000万吨是从萨哈、赤塔州、东西伯利亚和蒙古调进的。西伯利亚煤炭动力公司2008年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穆奇卡湾建设煤炭转载码头。这是俄罗斯最现代化的煤炭码头。码头的年吐吞能力为1300吨煤炭。工程造价约为1.5亿美元。煤炭将从公司所属的露天采煤场沿贝阿铁路运到码头,然后出口到国外。并考虑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建设选矿厂,以便提高煤炭的质量。
35.阿穆尔州的煤田
阿穆尔州的煤田主要有赖奇欣斯克、斯沃博德内、穆辛、奥戈贾、叶列科韦次克等,几大煤田的地质储量为180多亿吨,其中赖奇辛斯克煤田4.2亿吨,斯沃博德内煤田27.6亿吨,穆辛煤田37.6亿吨,奥戈贾煤田37.6亿吨,叶列科韦次克煤田80亿吨。该州煤炭探明储量为39亿吨,其中褐煤为38.7亿吨,硬煤为4000万吨。几大煤田中赖奇欣斯克煤田开发最早,建立于1932年,当年产煤5000吨。该煤田有东北、西南、宽广、新赖奇欣斯克等4个露天采矿场。
阿穆尔州的煤田产量1980年为1400万吨,1985年810万吨。所产煤能满足本州企业需求,如1985年仅利用560万吨,从外地调入130万吨,调出460万吨。
36.滨海边疆区的煤田
滨海边疆区煤炭的地质储量为151.6亿吨,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106.1亿吨,探明储量为29亿吨。已探明的煤矿产地有50多处,主要产地有帕尔季赞斯克(苏昌)、利波夫齐、阿尔乔姆、列季霍夫卡、巴甫洛夫卡、塔夫里切斯科耶等煤矿。滨海边疆区的硬煤和褐煤占2/3,此外还有无烟煤。
滨海边疆区的煤炭产量1980年为1290万吨,1985年1820万吨,1988年2010万吨,1989年2050万吨。俄罗斯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3年内在滨海边疆区产煤总量将增加100万吨并突破550万吨。这是该公司符拉迪沃斯托克分部主管亚历山大·扎尼科夫对俄新社记者透露的。产量的增长计划将主要依靠“东部”矿务局(位于滨海边疆区利波夫齐镇)每年增产达100万吨的煤炭。目前这家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下属的企业每年向消费者供应70万吨煤炭。近期煤炭产量将增长1倍,达到年产150万吨煤炭。利波夫齐煤矿的煤炭完全能够保障滨海边疆区对煤炭的需求,目前该煤矿年产量为130万吨。
37.萨哈林州的煤田
萨哈林州煤田的地质储量为173亿吨(142亿吨标准煤),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159.4亿吨(130亿吨标准煤),探明储量为24.5亿吨(19.9亿吨标准煤)。该州的煤炭资源主要是褐煤,占52%,此外还有长焰煤、气煤等。这里的煤质量好,含硫少,热值高达8000~9000大卡,可供炼焦。煤矿主要分布在莱蒙托夫、贝科夫、乌格列托沃茨克,达利涅戈尔斯克、戈尔诺扎沃茨克、洛帕季诺和瓦杜丁诺等地。
38.马加丹州的煤田
马加丹州煤炭的地质储量为1030亿吨(790亿吨标准煤),符合工业指标的储量为835亿吨。在该州的煤田总储量中,无烟煤和劣质煤为26亿吨,瓦斯煤和长焰煤为346亿吨,褐煤为617亿吨。主要煤田有阿尔卡加拉煤田、奥姆苏克昌煤田、鄂霍茨克煤田、阿纳德尔煤田和恰翁-楚科奇煤田。
39.堪察加州煤田
堪察加州煤田的地质储量为1800亿吨,其中平衡表储量为900亿吨。有80多个煤矿,其中在西堪察加有60多个,在东堪察加有20个。主要煤田有科尔夫煤田、克鲁托戈罗沃煤田、季吉利煤田、波德卡格尔诺耶煤田。